电话:400-678-0573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高端访谈

面对工作之苦,你“精神离职”了吗

来源:平湖工作圈 时间:2022-12-27 作者:平湖工作圈 浏览量:

在"精神离职"前,员工往往经历过付出巨大努力却未获得等价回报、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疲劳积累过多等情况,而"精神离职"便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如何应对"精神离职",还需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

自我审视

"精神离职"的根源,在于员工对企业存在不满情绪。因此,员工需要进行深度的自我审视,理性剖析自己具体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是否有改善的渠道,如工作时间太长、工作报酬太低等;同时,员工也要理清自己真正期待的工作是什么、希望从工作中获取哪些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理清这一点有助于员工脱离"精神离职",也能为接下来的决策和具体行动指明方向。

提升能力

员工选择"精神离职"而非"离职",与就业环境、个人能力和发展规划都密切相关。面对"精神离职"产生的倦怠感,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个与现有工作无关的、可达到的小目标,在"精神离职"期间将更多时间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以理想工作的应聘条件为导向,提升个人能力,如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获取某个职业证书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因小目标的达成而收获因工作缺失的自我效能感,又可以为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权和自主权。

从事副业

如果主业让人想要"精神离职",那么不妨利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发展一项副业。如果爱好绘画,可以利用画师平台发表作品,接受约稿;如果对时尚敏感、对穿搭有心得,可以分享穿搭图片和视频,增加流量变现。这样既可以丰富生活、增加收入,也有机会将发展势头良好的副业转为主业,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

学会休息

休息并不是工作间隙缓解疲劳的方式,也不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工作,休息本身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精神离职"阶段,我们尤其需要重视休息的地位。在工作之余保持充足的睡眠、与家人朋友社交互动、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让生活更有生命力。

以上就是应对"精神离职"状态的四种方式。"精神离职"实际上是员工与企业间的一场"冷战",对双方都有弊无益。尽管工作之苦不可避免,但我们仍能在有限范围内调整自身状态,活出生命的厚度。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400-678-0573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本站信息均由求职者、招聘者自由发布,平湖工作圈不承担因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平湖工作圈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13244号-8 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573号

地址:平湖市商业文化广场A413 EMAIL:phrc@qq.com 百度统计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210783 人力资源证: 330482202112310039

用微信扫一扫